
文|菁妈配先查
15岁的孩子正是花季年龄,应该是阳光明媚,每天在学校里面认真学习。
而河南有一个15岁的女孩刚刚读初三,却因为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就医,诊断结果出来之后全家如五雷轰顶,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女孩的肝脏已经有一半被占据,也就是确诊了肝癌。
而医生看到这么年轻的孩子竟然就有了,以为是他们家族有肝癌遗传基因,结果询问家族往上三代都没有肝病的基因,也没有肝癌的患者,这让医生觉得很诧异,毕竟15岁的孩子应该身体还是很健康的,没有家族病史怎么会得肝癌呢?
而肝脏是我们的排毒器官,如果家族没有病史的话,就可能是饮食上出了问题。

结果医生在查房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已经确诊肝癌的女孩还在吃包装的鸡腿,瞬间就顿悟了。
再详细询问孩子的家长才发现,这个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各种零食,甚至饭也不怎么吃,拿零食当饭吃,各种饮料泡面辣条以及各种包装的食物,可以说是她日常的主要食物。

零食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它的口感,也为了延长它的保质期,为了改善它的外形会添加各种添加剂,比如说防腐剂可以延长保质期,比如说色素能让零食看起来更好看,比如说酸味剂、甜味剂加在饮料里面,能够让它的口感更加多样化,还有一些味精能够让食物的口感变得更好。

人类祖先的基因里面就有着嗜甜的爱好。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超过一大半的零食都是有糖的,无论是各种饮料,奶茶,咖啡还是各种面包,饼干,还有我们觉得比较健康的猪肉脯,牛肉干等等都会加了糖。
而大部分口感好的零食都会加糖,所以零食里面会有大量的添加剂以及糖,再加上平时还有可能会用一些油来制作,比如说猪油或者是油炸的食物,零食是属于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重口味、多添加剂的食物配先查,孩子如果每天都拿这些食物来当饭吃,很可能就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每天长期大量吃零食,对肝脏有三大伤害
第一大伤害:容易导致非酒精性的脂肪肝的发生率
法国研究发现:每个星期吃三次以上的高糖高脂饮食的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是不吃零食组的2.7倍。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最底层是主食,而且在主食中有一半是粗粮以及薯类,比如说荞麦、高粱、黑米、红米,绿豆、眉豆,鹰嘴豆等等这些粗粮杂豆类。

薯类主要是马铃薯,红薯,山药等,可以大大地减少热量的摄入,而且能够增加饱腹感,而且这些粗粮和薯类食物里面的B族维生素对肝脏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倒数第2层是蔬菜水果,而且建议蔬菜每天是一斤,水果不要大于半斤,因为蔬菜是不含有果糖的,而且蔬菜里面会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以及B族维生素,就能很好地保肝。
为什么水果要少吃呢?主要是因为水果里面含有果糖,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利用的话,在肝脏里面就会储存起来,变成脂肪,增加肝脏的负担。
倒数第3层是建议各种肉类、蛋类、水产类,而且是轮换着吃,主要是补充优质的,建议孩子吃的时候不要吃肥肉。
倒数第4层是奶类、奶制品、大豆、坚果,最重要的是奶类和奶制品,我们指的是纯牛奶,而不是各种酸奶饮料,因为我们主要是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和钙。
倒数第5层是油和盐,每天的油控制在25~30克,每天的盐要小于5克。
这五层告诉我们要多摄入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尽量少摄入脂肪,尽量避免添加剂,尽量是低热量,每天吃的食物都是各种的零食,会让我们的饮食结构非常不科学。高脂肪、高热量大大增加肝脏的压力和负担。

第二大伤害:增加肝脏的解毒压力
零食里面有各种防腐剂,比如说苯甲酸钠,人工色素,比如说柠檬黄,胭脂红等等,要经过肝脏排泄。
科学家的大鼠实验证实:超量的苯甲酸钠会使肝癌发生率提升30%。
第三大伤害:肝脏的修复能力下降
维生素B,维生素E是肝脏修复不可或缺的营养,蛋白质可以促进肝脏肝细胞的再生,如果孩子天天吃的是零食,很容易导致蛋白质不足,维生素B不足,维生素E不足,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自然会造成肝脏的损伤。

孩子不是不能吃零食,但是千万不要把零食当饭吃,而且尽可能给孩子选择相对健康的零食,比如说自己在家里做红薯干等等就比较健康。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